杭州是怎樣做到車讓人的?面對筆者詢問,杭州的朋友答復說“禮讓斑馬線”現(xiàn)在已是習慣,和遵守信號燈一樣。查閱資料,最早是杭州公交集團對公交車動真格,不禮讓斑馬線的司機會被扣掉當月“安全獎”。之后,出租車、私家車加入進來,最終有了全城車讓人。以小見大,由此及彼,杭州車讓人給我們思考很多問題提供了一把鑰匙。
近期,一系列電信詐騙案件引發(fā)人們的高度關注,人們在痛恨詐騙分子的同時,也對電信詐騙背后個人信息的泄露憂心忡忡。從個人信息安全展開來,食品安全牽動國人神經(jīng),落馬官員動輒貪腐成百上千萬元,教授學者抄襲剽竊時有報道,老人跌倒扶不扶讓人糾結……這些問題一再觸動社會的痛點,引發(fā)人們的憂慮和思考。
怎樣解決這些問題?筆者想到了美國社會學家威廉·奧格本提出的文化滯后理論。他認為,制度建設、管理能力等非物質文化滯后于物質生產(chǎn)的變化,而在非物質文化內部,價值觀的更替又滯后于制度建設。在社會轉型時期,這種滯后性表現(xiàn)得更突出,各種社會問題也更多發(fā)。該理論隱含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既然價值觀的更替滯后于制度建設,那么我們應該更加重視制度的作用,輔以道德教化。事實上,正是厲行嚴格的規(guī)則,換來了杭州車讓人的蔚然成風。
杭州車讓人和全面從嚴治黨有異曲同工之妙。十八大以來,黨中央著力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修訂《中國共產(chǎn)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chǎn)黨紀律處分條例》等,黨內法規(guī)制度體系更加健全,制度的籠子越扎越密、越扎越牢。同時,“道不可坐論,德不能空談”,向實處用力,嚴格執(zhí)紀,標本兼治,黨風為之一清。2015年,國家統(tǒng)計局問卷調查結果顯示,91.5%的群眾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成效表示很滿意或比較滿意。
眼下,如果監(jiān)管部門不出重拳治理泄露個人信息的行為,就無法遏制個人信息的肆意買賣。如果對于食品安全不用重典懲治,就停不下所謂人人既是施害者,又是受害者的互害模式。如果對于學術不端只是譴責,就會引來更多效仿者。如果不除卻人們的后顧之憂,很多人難免在扶老人前有所思量。“破窗效應”一旦顯現(xiàn),單靠勸導人們自律很難發(fā)揮作用。
“一個民族和族群,總是在提倡道德而不注重規(guī)則的話,這個民族是會道德淪喪的。”只有在適宜的環(huán)境下,誠信、友讓的價值觀才會如魚得水,理性、平和的心態(tài)才會悄然萌芽,車讓人才會出現(xiàn)在更多的城市。(李宗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