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評論員 董健人
積石山6.2級地震海東災區(qū)重建工作現(xiàn)在已是緊鑼密鼓地展開了,受災群眾重返美好家園不會太遙遠。我們堅信,在偉大祖國懷抱中、在黨和政府關(guān)懷下、在全國人民關(guān)愛下,受災群眾面臨的困難是暫時的,未來一定會更加美好。
逝者已逝,生者如斯。從汶川到玉樹,歷史不止一次地告訴我們,災難無情、人間有愛。雖經(jīng)生死離別、家園盡喪,但逝者安息時,生者猶前行。汶川陰霾漸遠去,玉樹新城撲面來。祥和、美麗、幸福、陽光等美好的贊譽之詞成了涅槃重生后的汶川和玉樹的代名詞。在這一切的背后,我們所依靠的是強大的祖國、偉大的政黨、勤勞的人民。“不言棄、不放棄”“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大難興邦”無不彰顯中華之力、中華之美、中華之魂,這是對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下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越性的最好詮釋,也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生動體現(xiàn)。因此,我們要滿懷信心重建美好家園,開啟美好生活。
災后重建,雖然不是一個陌生的實踐,但是震后重建在海東尚屬首次,因此必須高度重視、精準施策、因地制宜。受災群眾剛經(jīng)歷了親人離別、痛失家園的痛苦,又時值寒冬、將臨年關(guān),轉(zhuǎn)眼就是春耕秋收,這一系列問題錯綜疊加,一個都不容忽視。所以,此次重建的不僅是受災群眾安身立命的物質(zhì)家園,更重要的是要修復受災群眾的精神家園,這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是一項艱巨的工作,貫穿重建的全過程。這就要求各“參戰(zhàn)單位”要在重建工作中統(tǒng)籌兼顧、顧全大局,將家園重建和受災群眾心理輔導、生活生產(chǎn)緊密結(jié)合起來,工作重心依舊要放在受災群眾從安置點到新家園“過渡期”的生活保障、生產(chǎn)開展上,在盡快恢復受災群眾正常生活的基礎(chǔ)上,要全力保障好“過渡期”受災群眾的生活、生產(chǎn)和精神文化生活,讓受災群眾過個暖冬、過好新年、恢復生產(chǎn)。
日前,海東市委市政府再次強調(diào),要嚴格按照“六有六到位”標準,切實讓受災群眾在安置點住得放心、住得踏實、住得舒心,全面保障受災群眾全方位走向正常生活。受災群眾也要堅信,在黨和政府的堅強領(lǐng)導下,在全國人民的有力支持下,重建美好家園不是夢。受災群眾還要積極主動開展生產(chǎn)自救,自覺投入到重建工作之中,以主人翁精神在重建工作中作出應(yīng)有的貢獻。只有這樣,重建工作才能高效高質(zhì)推進,才能早日建成美麗家園。
我們有理由相信,海東在此次災后重建中一定能交出一份人民滿意的答卷;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受災群眾也會用實際行動詮釋“大難興邦”的深刻含義;我們更有理由相信,明天我們的家園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