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市民在品嘗拉面。
□本報記者 郝志臻 攝影報道
在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川垣大道上有一家名為“四千年喇家拉面”的面館,店里以地道的青海拉面而聞名。清晨,陽光熹微,店里已經排起了長長的隊伍,對于當?shù)厝藖碚f,美好的一天來自于這一碗碗熱氣騰騰的青海拉面。近日,“祖國好 家鄉(xiāng)美”媒體海東行采訪團走進四千年喇家拉面館,一起聆聽這碗穿越四千年拉面的傳承故事。
為什么叫四千年喇家拉面?四千年是何意?喇家又是哪里?這應該是縈繞在每一個走進這家面館的外地人心頭的第一個問題。
2002年,當考古學家緩緩掀開扣在地上千年的碗,一碗塵封了四千多年的面條重見天日,它將中國的面條歷史向前推進了4000年,也讓喇家村這個微不足道的村莊徹底書寫在了中國面條的發(fā)展史上。
“在我們民和出土四千年前的人類史上第一碗面,是我們河湟地區(qū)文化最好的標志,為了更好地傳承、發(fā)揚面文化,我的父親依托喇家遺址的這碗面,創(chuàng)立了四千年喇家拉面的品牌。”青海拉面的第三代傳承人、喇家四千年餐飲有限公司總經理馬超向記者介紹道。
一碗好的拉面,講究的是“一清二白三綠四紅五黃”,牛肉湯清亮醇香,蘿卜白凈,辣油紅艷,蒜苗、香菜翠綠,面條黃亮。一碗看似尋常的拉面,對于這家拉面店的所有員工而言卻是一件絲毫不能馬虎的事情。從選擇原料,到調配湯底,再到制作,每一步工序都一絲不茍。
(下轉03版)(上接01版)
寬敞明亮的廚房里,大鍋里精選的牛肉精心熬制的肉湯沸騰著,面匠和其他工作人員各自工作著,隨著一波又一波的客人到來,店里熱鬧而忙碌,空氣里彌漫著牛肉拉面的清香,客人們沉浸在美食之中,酣暢淋漓地享受著一碗傳承了四千年的青海美食。
“我們一家人每周都會到這里吃一碗面,家里有親戚朋友來也會帶他們來嘗嘗。”川口鎮(zhèn)居民鐘青蘭說。
也許有人會質疑:這個拉面不就是蘭州牛肉面改了個名字嘛,有啥可說的?
但是家住蘭州市紅古區(qū)的張先生卻是這樣回答的:“常言道:‘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面也是這個道理,蘭州牛肉面是牛肉面、青海拉面是青海拉面。”張先生家住海石灣鎮(zhèn)靠近民和縣,對于兩地的面,他始終認為兩碗面看似相同,吃起來卻是兩種滋味。
記者了解到,自2008年7月四千年喇家拉面創(chuàng)立了第一家門店以來,目前該公司已經發(fā)展直營店10家,加盟店91家,門店遍布省會西寧市及周邊縣城,目前有就業(yè)人員1200余人。
用心做好一碗面,鑄青海拉面品牌,是這家面店不變的理念。
自創(chuàng)立至今,四千年喇家拉面始終致力于公益事業(yè),在抗擊疫情時,率先組織企業(yè)給一線的醫(yī)護人員送去免費的食物、水果和抗疫物資。從2019年開始,每年拿出4萬元,用于環(huán)衛(wèi)工人、養(yǎng)老院的老人以及周邊小區(qū)的保安人員就餐問題。
當積石山縣6.2級地震波及家鄉(xiāng)時,四千年喇家拉面再次出發(fā),公司負責人馬超第一時間召集20余名職工前往受災較嚴重的中川鄉(xiāng)金田村,現(xiàn)場架起了臨時灶臺,為所有一線救災職工和受災群眾免費提供熱騰騰的“暖心”拉面,并積極協(xié)調所有加盟店,為受災地區(qū)捐款捐物。
近年來,四千年喇家拉面牢固樹立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fā)展”的思想,不斷加強回族、漢族、土族、撒拉族、東鄉(xiāng)族等民族職工的民族團結教育,營造出各族職工共學共事共樂的工作氛圍,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澆灌出企業(yè)民族團結之花。
這一碗穿越四千年的拉面,正在河湟大地上,重新閃耀著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