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鋸簡史
鋸長一丈,寬尺余,齒約半寸
拉大刀鋸的兩個人,須有默契
平穩(wěn)沉健,收放自如,臂力過人
耐得住性子,吃得了苦
頭頂九尺是天,腳下三寸是地
高高的人字架上,平豎著的
是既端又直質堅紋密的大材
順著墨線,逐一解開,匠心獨具
過尺的四方楞木是立宅的梁柱
五寸的敦厚板方是修棺的良木
這些,都是人世間的大事
送鋸須輕盈,宛若舍離,別有遲疑
拉鋸要實在,就像成事,需得加壓
立于架下,戴著茶色石頭鏡片的兄弟
抬頭時,就能避開刺目的陽光
擋住容易落入眼角的鋸末和灰塵
會唱兒歌的孩子們,暫時還不明白
真正的拉鋸,是協(xié)作,平衡
用力均勻,你退我讓的破解之道
絕不是他們所言的,僵持不下的戰(zhàn)事
鞭子簡史
四十多年過去了。我依舊不敢相信
您能把牛皮、羊皮、狗皮,和迄今為止
依舊不能知曉名號的,熊羆的皮
甚至肉是酸的硬的無法食用的野狼的皮
一股腦塞進那口殘破的大缸里面
所有的皮毛,浸水,灑上藥粉
泡足月余。就可以保持毛色發(fā)亮
或者盡數褪盡,不可一世的庇護
這些,好像都是,秘不外傳的技藝
只記得,一根又一根皮繩
可寬,可窄,甚至細若心緒
裁剪停當,環(huán)于木樁之上
抹點滋潤的酥油,反復抽拉
就可舒展筋骨,盤踞人世
堅韌,柔軟,捆綁萬物,不可名狀
多像人過半百,逐漸溫和的言語
您曾教會我,如何用心編制
一股的行走,兩股的為人,三股的處世
如今,四股編制的鞭梢懸于堂上
以示警戒。而五股皮繩的編法
這個世上,果真有嗎?
繩索簡史
在我有限的生涯中,曾制作過
麻繩,線繩,皮繩,毛繩
還有遇濕即斷的紙繩——
柔軟溫和的麻繩,伸縮空間不大
適合綁縛北山的莊稼,南山的柴禾
和需要抬到山坳安葬的棺槨
打繩的時候,需要用到
帶著三個螺旋槽的狗頭狀木器械
纖細白凈的線繩是那個年代的稀罕物
只能用來給出嫁的女兒绱好婚鞋
而納底的麻繩,來自幾畝漚爛的胡麻
需要母親們蘸著口水在腿梁上搓就
皮繩是金貴的,偶爾用于長途搬運
更多,則被裁剪成了皮鞭的訓誡
捻成一根毛繩需要費時良久
帶著吉祥圖案的彩色繩子,更多來自山后
是講究人家,走馬和馱牛的炫耀
褐色的紙繩不用合股,一撮即成
可以包裹點心,中藥,需要打上活扣
做中醫(yī)的父親曾經說過,梯形藥包
是遙遠的饑饉年代,用來釋解貧寒人家
“寧買棺材不吃藥”的尷尬和無奈
化纖出現是后來的事兒了
廉價的尼龍繩,彈性太大,成盤出售
不宜裝車,捆柴,出殯
一旦綁縛活物,卻又不易解開
并且越掙越緊
多像我們經歷的那些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