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凌
新中國70多年的歷史,披荊斬棘、砥礪奮進,唱響了一曲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的高歌。在這段綿延的時空中,對所有的創(chuàng)造與積淀、發(fā)展與成就,該如何去認識和把握?暨南大學劉濤教授主編的系列紀實作品《時代長鏡頭》(經(jīng)濟日報出版社2020年3月出版),通過線條、畫面、形象和話語,進行鮮活、靈動的呈現(xiàn)。通過這個系列,可以重返歷史的厚重,重現(xiàn)記憶的色彩。
這個系列圖書,以普通人的視角、小人物的故事、平凡生活的瑣屑,激活了新中國征程中那些值得回顧、玩味的片段。其中有默默無聞的奉獻,有自強不息的奮斗,有俯下身、埋下頭將雙腳扎入泥土的勇氣,也有昂起頭、挺直胸用雙手創(chuàng)造生活的擔當。
正如序言中所說,這是“大時代”與“小人物”遭遇的歷史。歷史是真真切切的人物、冒著熱氣兒的生活場景,是實在可感的事實在流淌的時間與延展的空間中留下的印記,其中不乏時代與命運的碰撞,理性與感性的交織。這些表面看來微不足道,實則是負重前行的小人物,豐富了歷史的面龐,這些看似感性甚至斷裂,實則綿密、質(zhì)樸并且生動的故事,增添了記憶的溫度。
《煙火人家》中,有用腳步丈量世界、用鏡頭記錄真相的攝影記者譚偉山,堅持醫(yī)者仁心、不計前程的醫(yī)生王前程,以知識撒播希望、以自身照亮稚子人生的鄉(xiāng)村教師賴德富?!陡∩佑啊分?,有帶著兒子北上“尋父”、大膽承包土地變身萬元戶的農(nóng)村婦女肖玉,有徒步北川、參與汶川大地震救援行動的特種兵張開祥?!讹L雨路》中,有堅持寵物救助十六年如一日的蘇師傅,有用一生做好一件事的糕點師徐繼操。《鋪路石》中,有從不切實際的“致富夢”中蘇醒、回歸現(xiàn)實的小鎮(zhèn)青年黃國華,有離開漁村36年仍然不斷嘗試和突破的廖富弟,有30年來跟隨皮革市場起伏成長的黃超?!缎虑嗄辍分?,有不會打銅的“西關(guān)打銅工藝”傳承人蘇英敏,有用鼓槌敲打人生樂曲的搖滾青年阿樹,有在緬甸教授中文的華裔青年張冰……他們歡喜著我們的歡喜,關(guān)切著我們的關(guān)切,向往著我們的向往。
而一些重大主題,也在他們的夢想與追求、執(zhí)著與堅守中變得清晰起來。他們的故事鋪展的不僅是生活的劇場,也是社會的劇場,更是歷史的劇場。我們共同的記憶和想象,也在這光影交疊和鏡頭閃回中,演化為時代的總括與要義??梢哉f,正是沉淀于這些人物、這些故事中的精神與價值,撐起了國家和民族的信仰,賦予我們回望歷史的智慧、守護當下的力量和挑戰(zhàn)未來的氣魄。
值得一提的是,《時代長鏡頭》的書寫者是一群意氣風發(fā)的青年學子。他們懷揣著“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理想,將眼光投向新中國成長史中那些平凡又特殊的光點。這些光點未必是奇點和節(jié)點,卻也曾因為劃破長空的寂寥閃爍過、照亮過。當他們走近這些人物和故事,亦是在走近他們的父輩以及父輩的生活世界,走近他們未曾經(jīng)歷又必須熟知和理解的過往。
他們的文字或許還有些稚嫩,表達或許還有些生澀,然而,他們的態(tài)度是認真的,他們的話語拒絕矯飾,盡量避免文學性上過多的“崎嶇”“疏離”和“陌生”。事實上,溫潤的情感、細膩的感受、跳躍的思索已然浸透在他們真誠的講述之中,讓我們讀者對現(xiàn)實的感受變得敏銳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