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永蘭
在西寧市長嶺溝,來自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的老白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作為一名林區(qū)管護人員,他已經(jīng)在這里堅守了5年。而這5年,也成為他一生中最為幸福的時光。
春夏季節(jié),西寧百花齊放,長嶺溝內也同樣成為花的海洋,山上的桃花、杏花、梨花依次“登臺”亮相,山溝里的青海干柴牡丹也打了花苞。“再過幾個月,格?;ê途栈ň蜁_滿路邊,那時候才好看!”老白自豪地說,這些樹木花草都是靠他澆灌才枝繁葉茂,這些青海干柴牡丹和格桑花,還有那些紫葉李,也是他親手栽種的。到了夏天,這里草地上的茅草能長一人高,吸引眾多游客和市民前來游玩。
雖然自己是個農(nóng)村人,但已近耳順之年的老白卻始終堅信幸福是奮斗出來的。年輕時的老白什么苦活累活都干過,最讓他難忘的是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淘金時所受的苦。“那個時候一輛手扶拖拉機就是一個家,吃住都在拖拉機上,并且由于當時管理不規(guī)范,隨時都會有生命危險。”不過,老白還算是幸運的,雖說沒掙到大錢,但也通過艱辛的勞作有了一些積蓄。隨后,老白從一名“淘金客”成了挖蟲草能手,每年都會去玉樹藏族自治州采挖蟲草,“那時蟲草的行情好,好的時候一年能掙20萬元!”老白說。
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對老白來說,高強度、高海拔的活兒成了一種挑戰(zhàn),再加上兒子也成家了,他迫切需要一份在家門口的穩(wěn)定工作。因此,他先是在親戚的綠化隊里打零工,5年前在長嶺溝種樹時,老板看他踏實肯干,將他安排在長嶺溝當了“專職”管護員。
管護工作并非每天巡邏查看那么簡單,老白還要不定期給花草樹木澆水,最累的是要補植補栽山溝里的樹木,每年還要撒花種子。“這些活都是我一個人的,所以每天都閑不下來。”老白說,這些活雖然很累,卻讓他覺得心里很踏實,特別是看到山上山下越來越綠、越來越漂亮,他打心眼里感到自豪,“我不懂得什么大道理,可是看到山上綠了我就高興。”
5年來,讓老白高興的事一件接著一件:他有了一個可愛的孫女,兒子兒媳也在西寧找到了工作,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這也是老白一直以來最大的期盼。當然,這一切也得益于黨和國家的好政策,讓像老白一樣樸實的老百姓生活得越來越幸福。
“老家還有幾畝地,種上了核桃、小麥,基本不用去專門打理。我們一家人商量了一下,打算在西寧買套房子,今后讓孫女在西寧上學,麻煩你幫我打聽一下買房子的事唄。”如今的老白又有了一個新的幸福夢想。
對記者來說,對老白的采訪卻留下了一個遺憾,那就是他始終不肯說出自己的名字,也堅決不讓給他拍照,“我這普通老百姓有啥可寫可拍的?要拍就拍些山溝里的風景吧,你看多美!”
是啊,正是有了像老白這樣一群普普通通的人,有著他們不留姓名的默默付出,我們的城市才變得如此美麗,我們的生活才變得日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