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祁國忠 攝影報道
“生活為你關上了一扇門,必然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窗。”用這句話來形容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80后”大男孩祁曉明再合適不過。他兩歲半時,因不幸煤煙中毒,導致失聰、語言障礙,不幸地遭遇了一段特殊的童年時光,可堅強的他并沒有被生活擊倒,而是憑借不斷的努力活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
如果不是親眼見到,很難相信這么一個帥氣、爽朗、愛笑的男孩是個聾啞人。在一個周末的午后,祁曉明在自己的工作室認真地篆刻一方印章,金文、楚簡、漢簡、大篆、小篆每樣字體他都信手拈來。除了篆刻,祁曉明閑暇時還喜歡攝影、書法、打籃球、踢足球。
當然,這些只是祁曉明的“副業(yè)”,他本身就職于民和縣殘疾人聯(lián)合會,同時還擔任海東市聾人協(xié)會主席兼民和縣聾人協(xié)會主席。
祁曉明的童年是不幸的。他至今還記得自己因煤煙中毒而失聰時,家人帶著自己四處求醫(yī)的情景。“那時我媽媽非常痛苦,差點不想活了。”他給記者寫道。父母幾乎傾家蕩產(chǎn),足跡遍及全國各醫(yī)療機構(gòu),但也未能改變祁曉明的病情。祁曉明和父母慢慢接受了現(xiàn)實。因為當時父母工作繁忙,祁曉明只能跟著奶奶生活在鄉(xiāng)村老家。“雖然那時候日子過得清苦,但奶奶教會了我很多做人道理,勤奮好學就是其中之一。”祁曉明寫道。
雖然已經(jīng)失聰,但在1990年祁曉明10歲時,他的父母千方百計聯(lián)系到了西寧市聾啞學校,使他得以接受了良好教育。兩年后,父母又讓他轉(zhuǎn)學進入當時新建的青海省特殊教育學校。“雖然父母告訴我,新建學校的教育比較好,但我知道父母擔心我的生活問題。”祁曉明寫道,“西寧市聾啞學校是上世紀60年代建的,食宿條件不好,記得第一年的冬天,我的手和腳凍裂出很大的口子,但我還是咬著牙堅持了下去。”
直到1997年,祁曉明繼續(xù)在省特校首次成立的聾人實用美術班讀中專。這時,他的大部分同學為了生活放棄了深造,一部分按照家庭的意愿結(jié)婚生子,一部分人選擇外出務工。三年后,他以優(yōu)異的成績畢業(yè),被分配到民和縣人民醫(yī)院工作。“之后,父親鼓勵我繼續(xù)上本科深造,經(jīng)過多年的求學上進,2008年底順利完成本科學業(yè)。”祁曉明寫道,這些年來一直在努力鞭策自己,嚴格要求自己,在獲取知識的道路上永不止步、永不停滯。
在學校,他是一名優(yōu)秀學生,在工作單位同樣也是“行家里手”。2012年7月,祁曉明調(diào)到縣殘聯(lián)工作后,便非常重視各項惠民政策的學習和鉆研,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他便全面系統(tǒng)地學習并掌握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殘疾人就業(yè)條例》及其實施辦法,同時認真學習貫徹黨中央、省、市出臺的各項殘疾人扶助、扶持規(guī)定和措施。
目前,他在單位主要負責公文收發(fā)、檔案管理、微信公眾平臺微編及攝影處理、打字圖文排版等日常工作;為了能夠在第一時間讓上級領導處理批閱收發(fā)文,不影響正常工作,他利用節(jié)假日和晚上休息的時間,認真學習新的公文系統(tǒng),調(diào)式電腦、復印機、打印機等相關設備,并耐心地對單位新入職的人員進行業(yè)務指導,分享工作經(jīng)驗,促進了辦公室各項工作的提檔升級。
在工作和生活中,他始終把殘疾人當成自己的知心朋友,為聽力障礙殘疾人提供更多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增強了聽力障礙殘疾人的自我價值觀,增進了社會對他們的尊重和理解,使聽力障礙殘疾人增加了對生活和工作的信心,在聽力障礙殘疾人與健全人之間架起橋梁,當好紐帶。因工作突出,2022年6月他被海東市人民政府殘工委評為“全市優(yōu)秀殘疾人工作者”。
“很多身體有殘障的人都喜歡把自己封閉起來,不愛與人交往,但哥哥不是,他樂觀開朗,特別喜歡參加各種比賽和社會活動。”祁曉明的弟弟祁愛民說,2012年至2018年,哥哥作為海東市聾人籃球隊隊長及足球隊球員兼教練,多次參加全省殘疾人籃球、足球、飛鏢、羽毛球比賽并獲得獎牌和證書。他還在青海省第三屆殘疾人職業(yè)技能競賽中被授予“青海省技術能手”。
“我也曾猶豫過、迷茫過,但我還是堅持了下來。在求學的過程中,很多人曾經(jīng)勸我放棄,我也曾經(jīng)想到過放棄;在我參加籃球和足球體育活動時,周圍的人幾乎沒有人支持我,但我還是參加了,也取得了一些成績。”祁曉明寫道?,F(xiàn)在,除了在事業(yè)上取得的小小成就之外,最讓他引以為傲的就是有自己幸福的家庭和可愛的兒女。
因為熱愛攝影,祁曉明的微信頭像是他拿著單反相機拍照時的特寫。在他的朋友圈里,他喜歡曬曬家鄉(xiāng)的美景,分享殘疾人的故事,完全是一個文藝青年的模樣,在無聲的世界里,他活出了自己的精彩。在弟弟祁愛民的眼里,哥哥是個超級自信、內(nèi)心強大、愛美、善良、樸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