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的賀生旦杰怎么也沒想到,種了半輩子莊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一天會放下鋤頭拿起掃把。鄉(xiāng)村保潔員的工作,賦予了他人生不一樣的意義。
一頂草帽、一把掃帚,一個編織袋,就是他一天的速寫;清掃、搬運、保潔,就是他的日常瑣碎。
七旬老人披上“黃馬甲”當起鄉(xiāng)村保潔員,在他眼中,那是對這片土地發(fā)自內(nèi)心的赤誠,那是把故土當做母親一樣的付出與呵護。
一項“工程”引來一個老人
賀生旦杰是2012年扛起掃把當上村里的保潔員的。
2010年以來,隨著新農(nóng)村建設的不斷深入,海東市廣大農(nóng)村地區(qū)的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危房舊房全改造,村莊道路全硬化,飲水安全全解決,圍墻大門全更新,基礎設施全配套,文化廣場全覆蓋,空閑場地全美化……欣欣向榮的新農(nóng)村圖景在河湟大地上徐徐展開。
但與此同時,與之不匹配的環(huán)境問題日益凸顯。
“好房子有了,好生活來了,但那時候村里真是臟、亂、差。家家戶戶的廁所、草房都蓋在巷子里,村道里的羊糞蛋兒隨處可見。房前屋后的垃圾、土堆、污水也沒人收拾。”說起過去,賀生旦杰直搖頭。
盡管家家戶戶屋內(nèi)窗明幾凈,可只要出了家門,村容村貌還是老樣子,甚至越變越“邋遢”了。有些村民想搞“農(nóng)家樂”,可客人來了一次,就再也不愿來了……
作為村里的老人,賀生旦杰看著這一切,心里很難過。
2012年7月,平安區(qū)在8個鄉(xiāng)鎮(zhèn)103個村實施環(huán)境衛(wèi)生保潔工程,健全保潔員隊伍建設,實行農(nóng)村保潔網(wǎng)格化管理,提出像“洗臉”一樣,讓村子先凈后美,讓村民“在自己門口看風景”。
也就是在那一年,賀生旦杰的三個女兒陸續(xù)出嫁了,兒子畢業(yè)在即,忙碌的大半輩子的他正琢磨著閑下來享享清福,沒曾想村里的干部卻找上了門。
賀生旦杰知道村干部的來意。農(nóng)村保潔工程開展以來,村里需要兩個保潔員。前幾日村上開會研究這事,但一個會開下來,沒有人愿意干這個“苦差事”。“一個月就500塊錢,隨便出去找個零工,一兩天就能掙幾百,這又苦又累不掙錢還不討好的活我可不干。”村里的年輕人都這么說。
過了大半輩子苦日子,窮的吃不飽飯時甚至吃過草。如今這日子越來越好,賀生旦杰見不得好好的村子被 “糟蹋”。
“這點苦算啥,毛主席都說過,革命工作不分貴賤,誰都不愿意干,我干!”沒等村干部張口,賀生旦杰就先把這活攬了下來。
沒有像樣的工具,早上收到通知,下午他就拿起自家掃把、鐵锨和火鉗“上班”了。老有所為,不計報酬,他說“全當鍛煉身體了”。
從此以后,每天村莊的黎明都從他的“刷刷”聲中開始,每晚萬家燈火都在他的忙碌中熄滅。
一個老人美了一個鄉(xiāng)村
一個快70歲的老人,對這份既臟又累的工作到底能堅持多久?剛開始的時候,村委干部,甚至連賀生旦杰自己心里都沒底。
每天早晨8點準時出門,老伴土多杰卓瑪早早為他備好了早飯。賀生旦杰穿上自己的黃馬甲,扛著掃帚走向村巷。他的耳畔是清脆的鳥鳴聲,涼爽的晨風徐徐吹起,看著家家戶戶炊煙裊裊,他渾身也有著說不出的快意。一天的工作就這樣開始了。
他的主要任務是村內(nèi)主干道和村子沿線大湟平公路4、5公里的清掃工作。石灰窯村緊鄰大湟平公路,又是鄉(xiāng)鎮(zhèn)府所在地,往來人員多、商鋪多、飯館多,各種垃圾也多。一上午彎著腰,大掃帚橫掃路面,小掃帚加畚箕清理灰塵垃圾,鐵鏟鏟除泥巴,鐵鉗鉗起廢紙屑、廢瓶子,所有工作有條不紊,一絲不茍。
每年夏季是他工作量最大的時候,7、8月份幾乎每天都有5、6撥游客在村子附近的河灘野炊。很多時候,一些不自覺的游客離開后總是滿地狼藉。干完村道的保潔工作,他就義務守著這片河灘草地,一守就是一天。月明星稀間,總有一個老人的身影,彎腰起身,撿拾垃圾,分批搬運,守護這片青山綠水。
老伴兒很心疼他,頂著太陽撿一天垃圾,換做年輕人也受不了??少R生旦杰干勁十足,一個月就得換一把掃帚,根本等不到鄉(xiāng)上統(tǒng)一配發(fā),一閑下來他就在家自己做掃帚,總要提前準備3、4把才安心。“干啥都要有個樣子,咱農(nóng)村的清潔工,也得像城里一樣專業(yè)。”他說。
剛干保潔工作,很多村里人納悶,年紀一大把了,生活也富裕了,何苦呢?賀生旦杰卻一鳴驚人:“我全當鍛煉身體,總比在墻根曬太陽強,好光景里身體硬朗才是真正的福氣。關鍵是,老得有尊嚴。”在他眼里,身上的“黃馬甲”也很神圣?,F(xiàn)在家里衣食無憂,老有所為、老有所樂,正是行走在小康路上的鄉(xiāng)村人應有的面貌。
賀生旦杰現(xiàn)在有個小心愿,希望能有臺小電動車。年紀大了,很多建筑垃圾他一個人拉不動,隨身攜帶的清掃工具又多,一個小電動車就能幫他大忙。
掃了6年,賀生旦杰的體力大不如前了,原本一次能背起的垃圾袋如今要分幾次搬運了;掃了6年,村里環(huán)保設備日趨完善,石灰窯村的“臉面”也越來越光鮮了。
一個鄉(xiāng)村迎來一場觀念嬗變
當上村里的保潔員后,有兩件事讓賀生旦杰很是驕傲。一件是他連續(xù)兩年被評為優(yōu)秀保潔員,去區(qū)上領獎還戴了大紅花;另一件事發(fā)生在去年。
為迎接環(huán)湖賽,鄉(xiāng)上統(tǒng)一組織保潔員對各村開展保潔工作,這也是對各村保潔員工作的一次集體“大閱兵”。有些村子,20多個保潔員掃了十幾天才通過檢查,石灰窯卻沒收到迎接檢查的通知。“上面領導說,石灰窯的衛(wèi)生保潔搞得不錯,不用檢查,都很放心。”每次說起這件事,賀生旦杰滿臉自豪。對于已經(jīng)70歲的他,這份小成績,似乎就是最大的滿足。
對他來說,每年冬天,村子里的積雪最難清掃。氣溫低,天又黑,很多路面結冰濕滑,上了歲數(shù)的他在雪地里走路都不穩(wěn)。除了村道上的積雪,鄰居家門口的雪,他也要一道掃干凈。“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的,多出點力氣沒啥關系,年輕人出去打工的多,村里剩下的都是老人孩子,能幫著一點是一點。”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6年多來,這位花甲老人每日的付出,村民們都看在眼里。慢慢的,村里拿起掃帚的人多了,隨地亂扔的垃圾少了。
6年多來,村民從“事不關己”到“我要保潔”,衛(wèi)生保潔已經(jīng)變成了全村人的自覺行為。
從不解到支持,一個老人影響了一個村莊。
“如今,村民的觀念逐步在變化,越來越多人認識到,村莊保潔不是一個人的事,人人動手清潔家園,就是在為他們自己創(chuàng)造幸福。”石灰窯村村支部書記王存智說,“所以,越來越多村民變成了村環(huán)境保潔工程的主體,保潔工程開展起來比以前容易多了。”
正因為村民觀念的變化,如今,他們成了農(nóng)村保潔工程的有力支持者、參與者,也是受益者,石灰窯村出現(xiàn)了“人人關心環(huán)境衛(wèi)生、戶戶參與環(huán)境保潔”的可喜局面,村落那種自然古樸的美、鄉(xiāng)村文明的韻味漸漸呈現(xiàn)出來了。
冬日,白墻灰瓦的新民居下,三五成群的老人們一起曬著太陽聊著天,整潔的村道不見白色垃圾,農(nóng)戶家門前也不見有雜物堆積。今年石灰窯村沿公路的村道一側圍上了嶄新的護欄,村里的黃土坡做成了綠化帶,空閑地變成了百花園,村子的“顏值”又上了一個新臺階。70歲的賀生旦杰,依然穿著他的“黃馬甲”,伴著晨曦落日,用心守護著這方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