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氣溫降低,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西溝鄉(xiāng)涼坪村宏善寺周邊林區(qū)也進入了防火期,據(jù)了解,這片林子原來是石頭灘,里面的15萬株云杉都是2018年栽種的,現(xiàn)在看來,栽種的苗子都已經(jīng)成活了。這三年由于雨水比較充沛,樹木長勢都較好,僅今年每株基本上長高了50公分。
往林區(qū)深處走,護林員與僧人們不時地查看樹木的生長情況,在這里,除了兩名西溝林場的護林員外,寺里的每個僧人都是護林員,還有周邊的群眾,大家都一起管理、監(jiān)護著這片林子。
“這15萬株云杉樹苗真是來之不易。”寺管會副主任白公巴杰告訴記者,當(dāng)時在他決定種樹之后,幾乎跑遍了全省,找領(lǐng)導(dǎo)、找苗圃老板……幾經(jīng)周折才尋到了這些苗子。白公巴杰回憶,那時候民和縣林業(yè)局幫了很多忙,其中的大部分樹苗都是他們培育好拉來的。
巴杰說,挖坑有難度我們就用挖機,搬運樹苗有難度我們就大伙一起搬,澆水有難度,我們就出錢拉水管,一個星期下來,所有人手上都起了水泡。但是兩年多過去了,大家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感覺付出的一切都很值得。
也有人向白公巴杰潑冷水,有人說他不務(wù)正業(yè),也有人說這些樹長大了都是五六十年之后的事了,那時候他都不一定能看到。聽著這些,白公巴杰并沒有放棄綠化造林。“我的想法和他們不一樣,我認為造林是一種修行,每栽活一棵樹,就相當(dāng)于放生了一個生命,這是我的信仰。”白公巴杰說。
往林區(qū)深處走,護林員與僧人們不時地查看樹木的生長情況,在這里,除了兩名西溝林場的護林員外,寺里的每個僧人都是護林員,還有周邊的群眾,大家都一起管理、監(jiān)護著這片林子。
“這15萬株云杉樹苗真是來之不易。”寺管會副主任白公巴杰告訴記者,當(dāng)時在他決定種樹之后,幾乎跑遍了全省,找領(lǐng)導(dǎo)、找苗圃老板……幾經(jīng)周折才尋到了這些苗子。白公巴杰回憶,那時候民和縣林業(yè)局幫了很多忙,其中的大部分樹苗都是他們培育好拉來的。
巴杰說,挖坑有難度我們就用挖機,搬運樹苗有難度我們就大伙一起搬,澆水有難度,我們就出錢拉水管,一個星期下來,所有人手上都起了水泡。但是兩年多過去了,大家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感覺付出的一切都很值得。
也有人向白公巴杰潑冷水,有人說他不務(wù)正業(yè),也有人說這些樹長大了都是五六十年之后的事了,那時候他都不一定能看到。聽著這些,白公巴杰并沒有放棄綠化造林。“我的想法和他們不一樣,我認為造林是一種修行,每栽活一棵樹,就相當(dāng)于放生了一個生命,這是我的信仰。”白公巴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