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獲悉:該所生態(tài)系統格局與過程團隊梁爾源研究員等建立了青藏高原納木錯區(qū)域537年(1479—2015年)的灌木年輪寬度年表。這是我國迄今最長灌木年輪寬度年表,可以揭示該區(qū)域春季氣候干濕變化狀況。該成果日前發(fā)表于《地球物理研究快報》。
據介紹,通過樹木年輪可了解青藏高原過去氣候變化和森林動態(tài)。但是,青藏高原的森林主要分布于東部、東南部和喜馬拉雅山南坡等邊緣山地,在青藏高原內陸難以開展樹輪研究。灌叢在青藏高原分布更為廣泛,是拓展研究以喬木為主的樹輪網絡至高原內部唯一途徑。納木錯位于青藏高原西風、季風過渡區(qū),屬于高寒荒漠植被區(qū)域,香柏灌叢分布于海拔4740米至4920米的陽坡。在極端寒冷和干旱環(huán)境中,香柏灌木生長緩慢,平均年輪寬度約0.3毫米。
研究團隊圍繞納木錯周邊香柏灌叢開展野外調查,發(fā)現了死亡的香柏植株和部分殘留莖干。通過與活的香柏灌木年輪序列之間的交叉定年,科研人員建立了537年來的灌木年輪寬度年表。基于可靠的樣本量,團隊與蘭州大學張寶慶教授等合作重建了該區(qū)域406年(1605—2010年)來春季氣候干濕變化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