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一壟壟地里,一片綠色映入眼簾,這讓曾是建筑設計師的馬嘯格外有成就感。海外歸國又辭去在大城市的高薪工作后,馬嘯一頭扎進田里,成為一名“新農人”。
近日,記者在湖南省麻陽苗族自治縣見到36歲的馬嘯時,他正在自己創(chuàng)辦的佳森有機農場忙活。在這個農場里,一年四季都有產出,目前,已有大米、黑豆、大豆等8種糧食,辣椒、西藍花、胡蘿卜等9種蔬菜,樹莓、櫻桃、香瓜等9種水果,玫瑰、洋甘菊、金盞菊等8種香草茶和鴨、鵝等家禽。
馬嘯畢業(yè)于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建筑系,作為一名建筑設計師,他憑借自身所學和隨時迸發(fā)的創(chuàng)意,很快就在國外立足。2011年,在父母的催促下,身為家中獨子的他選擇回國,還在杭州工作過一段時間,收入也十分可觀。
雖然工作一帆風順,但馬嘯時常覺得苦惱。“身邊的親人和朋友總是喜歡從國外找人代購奶粉、食品和衣服等,為什么我們不能生產出比國外更好的東西?”在回國的前幾年,馬嘯總是在思考這個問題。
最讓他觸動的是,兒子出生后,妻子總是擔心孩子吃的是不是“有機食品”。“我家鄉(xiāng)有這么一片大好的土地,為什么不能利用起來?”經過市場考察后,馬嘯決定自己的創(chuàng)業(yè)就從發(fā)展有機農業(yè)開始。
麻陽地處西晃山北麓的大山腹地,山清水秀氣候溫潤,家鄉(xiāng)成了馬嘯的創(chuàng)業(yè)首選地。2014年,馬嘯辭職回到麻陽縣,流轉了800畝土地,開始種植有機稻谷等農作物。時至今日,在投入400多萬元后,馬嘯的有機農場已有了一番新氣象。
與以往化肥催長、藥物滅蟲的種植方式不同,從創(chuàng)業(yè)之初開始,馬嘯就決定摒棄傳統(tǒng)套路,不管是選擇種植品種,還是施肥、滅蟲除草,他都會認真地盤算。缺技術,他就從農科院所請專家;田間管理跟不上,他就虛心向附近的種地“老把式”請教。馬嘯還專門對田地進行改良,每年一次抽檢化驗保證水土的零污染。
為了讓市場充分認識到農場有機產品的價值,馬嘯專門將產品送往國際權威機構進行檢測。寒來暑往,馬嘯和他的農場已在麻陽縣聞名。到了2018年底,馬嘯的投入開始見到效益,水稻、鴨等產品逐漸盈利。
雖然與建筑行業(yè)漸行漸遠,但馬嘯的農場卻越來越成氣候。談到地里的情況和農作物的習性時,馬嘯娓娓道來,雖然只是一個“農業(yè)新人”,但也快成為一個地里的“老把式”了。
最近,馬嘯打算將有機農場變成連鎖模式,并將大數據引入田間管理。“雖然隔行如隔山,但只要用心去做好每一件事情,就一定能做成事。”馬嘯說。(記者張玉潔、周勉、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