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勤
“從撫順一上火車,他看到列車員很忙,就動手干了起來。擦地板,擦玻璃,收拾小桌子,給旅客倒水,幫助婦女抱孩子,給老年人找座位……”關(guān)于雷鋒,我們最熟悉的就是他“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今天看來,雷鋒這種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也是讓人特別感動的。然而,由于2006年南京彭宇案的影響,如今對于倒在地上的老人“扶不扶”竟然成了一個眾說紛紜的難題。我想,假如雷鋒在現(xiàn)場,他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將老人扶起來。即便是遇上了不懷好意的碰瓷者,雷鋒的善舉也會讓其無地自容。
沒有哪一種生命比活在人們心里更長久,沒有哪一種精神比引領人的成長更永恒,雷鋒精神就是這樣。學雷鋒行善如細水長流,我們應該讓雷鋒精神照亮人生的價值坐標,成為我們一代代年輕人的不懈追求。由湖南雷鋒紀念館組織編寫,余旭陽、鄒文主編的《雷鋒年譜》(湖南人民出版社)是一部記述雷鋒從1940年出生到1962年因公殉職,22年生平事跡的編年體著作。為了做到客觀真實和精準,編者從地方到部隊,走訪、收集資料,多次與雷鋒生前故舊、專家學者一起研討、甄別史料,經(jīng)過近百次修訂,客觀還原了雷鋒22年生平。
本書是一本研究雷鋒成長經(jīng)歷的重要工具書,為讀者全面深刻了解雷鋒的一生提供了重要資料。全書以湖南雷鋒紀念館館藏資料為主要依據(jù),以全國公開出版的歷史文獻資料為參照,翔實充分地展示了雷鋒的生平、經(jīng)歷和實踐活動,以及思想發(fā)展軌跡、精神形成脈絡,反映了他從舊社會的苦難孤兒成長為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的偉大飛躍。關(guān)于黨對雷鋒的培養(yǎng)和關(guān)心,雷鋒在1958年創(chuàng)作的詩歌《黨救了我》中談道,“黨把我這個孤苦伶仃的窮光蛋送去讀書,從少先隊員成長為共青團員、共產(chǎn)黨員。我永遠是黨的忠實的兒子,人民的勤務員。”
本書善于組織運用史料,考據(jù)征引,去偽存真、互為佐證,同時獨辟蹊徑,穿插日記內(nèi)容,讓人能觸摸到更有溫度的歷史。以1962年雷鋒22歲為例,通過他這一年因公殉職前的表現(xiàn),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雷鋒之所以成為雷鋒的秘密,那就是除了黨的培養(yǎng)之外,雷鋒特別善于作總結(jié)。看了電影《洪湖赤衛(wèi)隊》,雷鋒在日記中寫道:“我決心永遠向韓英學習,為了黨,我不怕上刀山入火海;為了黨,哪怕粉身碎骨,永不變心。”2月27日被工程兵十團評為1961年度“五好戰(zhàn)士”后,雷鋒在日記中告誡自己:“千萬不可以驕傲”。這樣的案例在雷峰日記中不勝枚舉。如果我們也像雷鋒一樣“吾日三省吾身”,那么取得事業(yè)的成功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沒有人天生就是英雄,雷鋒也不例外。除了自身長期不懈地努力,我們也應該知道:雷鋒在家鄉(xiāng)有疼愛他的六叔祖父、六叔祖母、堂叔雷明光等幫他度過了苦難的童年時期;有格外照顧他的鄉(xiāng)長彭德茂曾親自送他上學;有經(jīng)常言傳身教的縣委書記張興玉給他講“螺絲釘”的道理。這些平凡人物身上的細節(jié)、小事對于雷鋒精神的孕育也有著重要的意義。如果這些細節(jié)、小事被遺失或誤傳,那么于雷鋒精神研究將是莫大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