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電影《茶館》由北京電影制片廠攝制,演員班底均來自北京人藝的話劇《茶館》劇組。老一輩藝術(shù)家于是之飾演的“王掌柜”、藍天野飾演的“秦二爺”、鄭榕飾演的“常四爺”、黃宗洛飾演的“松二爺”、英若誠飾演的“劉麻子”等經(jīng)典形象,永遠留在了銀幕上。
映前活動中,出演新版《茶館》的北京人藝演員楊立新、馮遠征和吳剛,圍繞人藝精神傳承和角色塑造等進行了分享。
上世紀80年代,楊立新有幸和老一輩表演藝術(shù)家一起同臺演出《茶館》,又于2008年起擔任《茶館》的復(fù)排“召集人”,所以他對這部戲的感情尤為特殊。“今天看這部電影,心里總是有些不一樣的感受。和老藝術(shù)家們的接觸,是我永遠不能忘懷的。”他說,“現(xiàn)在能夠看到當時原班人馬的原汁原味,還是很珍貴的,感謝電影資料館的修復(fù),讓它永久流傳下去。”
如今,話劇《茶館》即將面臨又一輪新老演員的交接問題。楊立新說:“我們這一代人排這部戲比老一輩藝術(shù)家要難,因為他們或多或少經(jīng)歷過那些年代,而我們只有文字和影像資料?,F(xiàn)在再排《茶館》難度更大,后輩的壓力也更大。”但他認為,北京人藝的舞臺上不能沒有《茶館》,如何全面繼承和保持住人藝的水平和風(fēng)格,是他對未來的期待。
“這些年我們每年都要演《茶館》,每年都有新的演員加入,他們在一點點適應(yīng)。”讓吳剛感到欣慰的是,在今年的《茶館》演出期間,不少年輕演員每場演出都在邊幕站著看完了全場,“他們是有心人,我看好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