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梨花頌》、一支翠盤舞……20年來,京劇《大唐貴妃》闖進幾代人的世界,不斷吸引老票友、新觀眾同場“追星”。
3月11日、12日,由上海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史依弘、李軍領銜,安平、奚中路、楊東虎、郭毅、王盾等攜手獻演的上海京劇院新版京劇《大唐貴妃》即將揭開上海東方藝術中心2021/22春夏演出季序幕,再現(xiàn)國粹藝術與時俱進的審美號召力。擁有13臺17場精品劇目龐大體量的“第十三屆東方名家名劇月”隨之啟幕,持續(xù)13年的戲曲之約將為上海舞臺帶來滿園春色。
《大唐貴妃》脫胎于梅蘭芳上世紀20年代名作《太真外傳》,同時參考白居易《長恨歌》、白樸《梧桐雨》、洪昇《長生殿》等名篇。當時,梅葆玖與劇作家翁思再、導演郭小男及一眾京劇名家,在《太真外傳》基礎上打造大型交響京劇《大唐貴妃》,作為2001年第三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jié)的開幕演出首演,驚艷四座,轟動一時。
為保證不失原作精華,上海京劇院再次匯集全國頂尖主創(chuàng),包括編劇翁思再、作曲配器楊乃林、唱腔設計金國賢、服裝造型設計藍玲、指揮王永吉等參與創(chuàng)作,并邀請朱偉剛擔任執(zhí)行導演,滕俊杰擔任視頻指導,黃豆豆擔任舞蹈編導。
“梨花開,春帶雨,梨花落,春入泥……”楊乃林創(chuàng)作的主題曲《梨花頌》中西合璧,20年間各路翻唱版本數(shù)不勝數(shù),既保留戲曲韻味,又有一定通俗性。“無論在哪里演出,觀眾始終沉浸在戲里,尤其是主題歌《梨花頌》唱響了大江南北。我走過世界上很多地方,可以說,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梨花頌》的聲音。”李軍說。
新版《大唐貴妃》中,梅蘭芳《太真外傳》中的翠盤舞在重新設計后再現(xiàn)舞臺,黃豆豆為“翠盤舞”設計了群舞部分。
“2019年開始增加了‘翠盤舞’情節(jié)。當年梅蘭芳先生有一張照片,是在一個很小的翠盤上舞蹈。后來,根據(jù)那張照片,我們和20多位舞蹈演員配合,一起想辦法做了一個翠盤。”李軍回憶。
2001年《大唐貴妃》首演版中,楊玉環(huán)也有霓裳羽衣舞的展示片段,但當時是在平地上起舞。新版則力求“神還原”——飾演楊貴妃的史依弘要在1.2米高、外層旋轉、美輪美奐的大翠盤上展現(xiàn)曼妙舞姿。為此下了很大功夫的史依弘曾笑稱,自己是“上海京劇院著名舞蹈演員”。除了楊貴妃要與身邊群舞演員聯(lián)動,飾演唐玄宗的李軍也要配合鼓點,形成玄宗打鼓、貴妃跳舞的“名場面”。
“歷時20年了,我們不斷打磨加工,原來的舞臺全是木質(zhì)的,現(xiàn)在通過大量聲光電及高科技手段的運用,更好呈現(xiàn)大唐盛世的輝煌,有了新時代的風采。”李軍說。
在舞美方面,新版京劇《大唐貴妃》取消了原版舞臺上的實體建筑,多媒體影像技術承載起戲曲表演空間,轉場、演員調(diào)度與之充分融合。如在“華清池”一場,經(jīng)過LED投影,溫泉流淌的華清池若隱若現(xiàn)在郁郁蔥蔥的綠植中,靜謐空靈的環(huán)境增強了美感。翠盤舞所用的“翠盤”則配有金鑲玉花紋紋樣和花瓣紋樣,并使用電動裝置。當演員翩翩起舞,紋樣隨之慢慢旋轉,表演空間和裝置空間靈動而多變。
2001年,梅葆玖和張學津、李勝素和于魁智、史依弘和李軍,三代演員,三對名角分飾楊貴妃與唐玄宗,盛況空前。當年作為“小字輩”參演前三場的史依弘、李軍都表示,多年后對人生和戲曲都有了更多體會,對演繹《大唐貴妃》也有了新感受。對觀眾而言,再看《大唐貴妃》是從看角兒到看戲的轉變,對演員來說則是從秀角兒到秀人物塑造的升華。
新版《大唐貴妃》對李、楊二人的愛情主線和安史之亂、梨園肇始兩條復線進行了重新梳理。劇情在突出楊貴妃和唐玄宗愛情主線的同時,加強了對安史之亂等歷史事件的著墨,并擴充武戲內(nèi)容。“情節(jié)更連貫、脈絡更分明、更有沖擊力。”李軍總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