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最美的風景是什么?是人!當年都是什么樣的人會到延安去?是年輕人,是來自五湖四海的年輕人。”他們離開家鄉(xiāng)或是毅然歸國,奔赴延安這方革命圣地,讓信仰的光照亮前方的路,指引他們踏上理想的追尋之路。以“青春萬歲”為題眼的原創(chuàng)芭蕾舞劇《寶塔山》,經過一年多的籌備和創(chuàng)排,終于昨日首度敞開排練廳的大門,讓人們在波瀾壯闊的旋律中感受革命青年在寶塔山下以一腔熱血譜寫的一曲青春贊歌。
作為建黨100周年新創(chuàng)舞臺藝術作品展演季及第37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jié)參演劇目,這部由上海芭蕾舞團、紅蜻蜓集團聯(lián)合制作的原創(chuàng)芭蕾舞劇將于5月7日、8日在上海大劇院首演。
用真情追述歷史
《寶塔山》聚焦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奔赴延安的愛國青年,講述他們的所思所想,刻畫他們的進步成長,帶領觀眾重溫那段崢嶸歲月,用芭蕾獨有的藝術形式回應時代提出的精神命題,讓紅色基因在一代代青年中傳承弘揚,讓信仰的力量在新時代煥發(fā)出新光芒。
擔任總策劃、總導演的編導劉立功在創(chuàng)排時弱化了《寶塔山》的敘事性,他希望能用芭蕾獨有的藝術表現形式,通過具有象征性、代表性的舞段去講述那個時代的人與事,用真情實感去追述共產黨人為民族謀復興的使命擔當。
“我期待大家能夠從這部作品中感受到,在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候,前輩們是如何用一顆顆滾燙執(zhí)著的愛國之心,把個體融入集體,筑起民族精神的長城,用堅強的意志和強大的力量,傳遞出信仰的偉大意義。”劉立功如是說。
堅持只為了信念
然而,讓年輕的演員們跨越大半個世紀,去體會當年的革命青年所作出的選擇,并非易事。創(chuàng)排之初,上芭團長辛麗麗也曾帶領主創(chuàng)團隊,苦苦尋覓舞劇的核心精神,直到結緣文學顧問朱鴻召,才豁然開朗——《寶塔山》要體現的就是延安精神。
朱鴻召告訴演員們:“芭蕾是很適合來講述寶塔山的故事的。”而當初奔赴延安的很多年輕人出身富有家庭,“他們能夠讀書、見多識廣,從而能夠接觸到最先進的思想,率先看到中國的未來,跟隨共產黨奔赴革命之地。譬如歐洲留學歸來的冼星海,又比如在法國留學九年的陳學昭。”
劇中飾演明華的上芭首席演員吳虎生說:“我覺得每次全身心地投入演繹一個革命人物,就像上了一次生動的黨課。讓我們懂得了,當初他們的堅持是為什么,而如今,我們的堅持又是為了什么。那是一份理想,一份信念。”
展革命浪漫情懷
擔任《寶塔山》舞美設計的是曾出任2008年北京奧運會閉幕式服裝造型總設計的韓春啟。為突出《寶塔山》的年代感及地域特色,他以延安最具代表性的美術形象——古元版畫為靈感,結合芭蕾的藝術審美,同時進行了簡約化和現代化的處理。這種處理不僅體現在布景,更延續(xù)到燈光的設計,力圖通過弱化層次和細節(jié)的方式,對布景的造型完成最終的切割。
《寶塔山》共設計制作了223套服裝,這些服裝在色彩上采用了具有一定灰度的莫蘭迪色,富有現代美感。男女主角明華和夢安的穿著從序幕中時髦的呢馬甲、西裝西褲和真絲噴繪連衣裙,到之后的軍裝、綁腿軍褲和白襯衫、藍色過膝裙,無不體現著他們在去延安后的人生轉變。劇中群眾的服裝則運用了貼布、手繪、毛邊等“輕肌理”的方式制造細節(jié),充分展示了延安生活的豐富色彩和深厚內涵。
一部舞劇成功,音樂也很關鍵。《寶塔山》邀請到了知名音樂人孟可擔任音樂總監(jiān)。在他看來,《寶塔山》最能打動觀眾的點,在于革命的浪漫主義情懷。他說:“眾所周知,當時延安的生活雖然在物質上比較匱乏,但為革命理想來到這里的青年們在精神上卻十分富足,他們拉手風琴,聽交響樂,也會跳華爾茲,這與芭蕾的浪漫特質不謀而合。”因而孟可以浪漫為基調,融合了民族音樂、音樂劇、圓舞曲、爵士等多種音樂風格。
此外,為了體現陜北的地域風格,選用了經典歌曲《南泥灣》等民歌旋律作為音樂核心素材之一,創(chuàng)作出最適于芭蕾浪漫表達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