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拍,這個命題,說到底還是個態(tài)度問題。很多資方選擇復制粘貼式的翻拍,因為這樣似乎最安全。一個口碑IP自帶的流量足以沖抵掉版權費,再請幾個本土明星出境,多數能確保穩(wěn)賺不賠。而秉持這種思路的資方,是把電影等同于沒有生命力的普通商品,把版權費當成了劇本費,有的甚至連分鏡都會照抄原版。然而,畢竟人家花錢了,貌似也無可指摘,碰上沒看過原版作品的觀眾,搞不好還要夸上幾句。
但這種快進快出的翻拍方式,本質上是一種低買高賣的逐利行為,根本沒有技術含量,就好像一劑能夠帶來片刻歡愉的福壽膏,對電影行業(yè)的長期發(fā)展無疑是一種慢性傷害,更談不上發(fā)揮推動和引領本國電影創(chuàng)作的效用。
與之相比,土耳其電影《7號房的禮物》就顯得高級多了。這部電影翻拍自多年以前的韓國同名爆款,但從中觀眾可以清晰地看到土耳其創(chuàng)作團隊的誠意和實力。原版的故事核心雖然沒有變,但經過巧妙的本土化處理后,舊故事延展出了新意境,不管是否看過原版,觀眾均能獲得嶄新而愉悅的觀影體驗。不夸張地說,這樣的翻拍堪比一個優(yōu)秀的原創(chuàng)作品。
看過原版的觀眾都知道,這部電影主打智障父親和乖巧女兒的親情牌,其催淚效果有口皆碑。本來作為一部商業(yè)電影,這一元素已經足夠動人,然而土耳其團隊的過人之處就在于他們并沒有沿著原版的催淚路線繼續(xù)做文章,而是大膽地另辟路徑,結合本土歷史文化元素,營造出了更為驚艷的電影表達,讓一個舊IP徹底煥發(fā)出新的生命力。
原版故事始終緊緊圍繞父女情深的主題,年幼的女兒被送入牢房與父親相會,一個極其聰明的女兒和一個極其愚笨(智障)的父親之間碰撞出的真摯情感,徹底打動了周圍所有人,包括犯下各種罪行的獄友,甚至遭遇情感困境的典獄長,進而促使他們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
故事還是這個故事,但土耳其版卻不再把詮釋親情以及親情的巨大能量作為核心訴求,而是把它當作敘事載體。故事背景設定在1983年,那時土耳其處于軍政府的威權統(tǒng)治之下,軍隊首腦擁有絕對的權力。一次意外讓智障父親被誤認為是導致司令官女兒死亡的罪魁。原版中真兇不得而知,本片中索性設定為,包括司令官本人在內,幾乎人盡皆知父親是無辜的,然而偏執(zhí)的司令官一意孤行,堅決要把智障父親置于死地。片中,所有人物的努力不再僅僅是為了促成父女團聚,而是想盡辦法去證明父親的清白。
然而,影片通過種種細節(jié)一再渲染,在威權的統(tǒng)治下,眾人的努力注定是徒勞的。本片特意增加了目擊者這一角色,而司令官竟可以在幾乎是眾目睽睽之下,處決了目擊者,直接斷送了為無辜者免死的最后一絲希望。影片清晰地刻畫出了權力的傲慢,以及它對自由權利的壓迫,呈現(xiàn)出被壓迫者的無力和絕望。而與此同時,這種壓迫造成的憤怒和反擊,也被影片完整地還原出來。女兒的老師、父親的獄友,乃至原先對父親懷有敵意的監(jiān)獄軍官和典獄長,都一個又一個地站到了父親一邊。人們最終發(fā)現(xiàn)由于法律的缺席,通過常規(guī)途徑根本無法讓父親得救,他們不得不選擇自己的特殊方式去完成正義的伸張與救贖。
如果說原版主題是濃烈的親情戰(zhàn)勝了個體的局促,那么這部土耳其翻拍版?zhèn)鬟f出來的則是這種親情所喚起的良知,最終戰(zhàn)勝了看上去無比強大的威權。于是,這種戰(zhàn)勝就顯得更有價值。以片中典獄長為例,看上去,他是被父女之愛所感動,實際上促使他行動的是被這種感動激活的一種憤怒,一種事關無辜父女產生出來的同仇敵愾。
影片結尾,眾人接力式地貢獻出了自己的力量,幫助父親脫罪,無異于一場反抗者的勝利大逃亡。在這個過程里,有的人放下了手中的權力,有的人交出了自己的自由,更有人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從片中我看到了一個集體百般妥協(xié)無果后的終極覺醒,以及覺醒后他們對抗威權的堅定決心。
可以說,這部土耳其版《7號房的禮物》,是在原版基礎上的一次成功升華。不僅故事更為豐滿,節(jié)奏更為有力,更是從親情關系出發(fā)促成了一個社會學問題的反思。這樣的翻拍已經不是簡單的復制粘貼,而是一次超越原作的改編,甚至是一次專注于意義挖掘的全新創(chuàng)作。
從電影藝術的角度看,這樣的翻拍才是有意義的。